对ABC理论的扩展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89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ABC理论

解释心理学中有一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其中的A代表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B代表个体对激发事件A进行认知和评价时依据的信念(Belief),C代表情绪和行为等后果(Consequence)。

一般人认为,A决定C,客观事件决定人的情绪和行为,就像马克思主义说的,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物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其实不然,A相同时,如果B不同,则C就会不同。心理医生不可能改变A,但可以通过改变B来改变C。此关系可表示为:

C=f(AB)      1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和情绪障碍,埃利斯是通过一件事发现这个道理的。一个短跑运动员,比赛之前因车祸锯掉了双腿,于是他很绝望,想自杀。突然医生跑进来说:“我在你锯掉的腿上发现一个恶性肿瘤,你因为车祸而捡了一条命。”这个运动员马上高兴了。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源于你拥有什么样的内心。

二、基本认识过程模型定理

ABC理论可以扩展应用到人的所有认识和行为过程,而不仅仅应用于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扩展之后的A代表刺激,包括外界刺激和内部刺激,内部刺激指各种意识,如观念、情绪等。B代表主观因素,包括感觉器官、大脑的特性、观念和情绪等。C代表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决策。公式说明内外的各种刺激使人产生的认识、情绪和行为决策不仅取决于刺激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取决于各种主观因素。这个扩展之后的ABC理论就是基本认识过程模型定理。

  基本认识过程模型定理:经验、观念和决策等意识既是内、外界刺激的函数,也是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意识的函数。可表示为:

C=f(AB)

其中,C是经验、观念和决策等意识,A是内、外界刺激,B是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意识。

这个定理说明,C不等于A,经验和观念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如果B只是感觉器官,那么C就是直接经验。色盲就是感觉器官的特性造成的。如果B包括感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那么C就可以是经验、观念和理论等全部认识或情感。

客观事物是具体的,而人的认识是抽象的,这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决定的。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格式塔心理学和梅洛-庞蒂所说的背景场都是在强调B对C的决定作用。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属于B,自我和超我基本属于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