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认识都是抽象的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11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客观事物是具体的

在一次研究人的创造思维的会议上,日本创造学家村上信雄走上主席台,拿出一把曲别针,提出一个问题:“这些曲别针有多少用途?”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学者说有30多种。村上信雄自己证明有300多种,大家为他热烈鼓掌。这时台下有人递上来一个条子,条子上写:我明天将发表一个观点,证明这个曲别针可以有亿万用途。这个人叫许国泰。他提出的这个方案后来被称为魔球现象,根据他的论证,曲别针由于相同的质量可以做各种法码;作为一个金属物,曲别针可以和各种酸类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产生不知道多少种反应;曲别针可以变形为1、2、3、4、5、6、7、8、9和加减乘除等符号,可以变成英文、拉丁文、俄文字母,于是天下所有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曲别针都可以表达。(功能固着心理.智库/百科/条目, http://wiki.mbalib.com/wiki/功能固着心理)曲别针还有重量、大小、形状、颜色、材质、成分、工程价值、艺术价值等很多属性

定理: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

二、认识是抽象的

唯物主义者虽然知道客观事物是具体的,但没有把客观事物与主观事物明确区分开,经常把主观事物当成具体的。例如,马克思反对只研究抽象的人。(马列著作选读·哲学[M].人民出版社,1988:5.)客观世界中的人当然是具体的,但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人是抽象的。没有抽象就没有理论。

所有的知识都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人的感觉经验和观念等意识都是单纯的,只包含有限的内容。例如,“曲别针”这个概念只有一个属性,能让人联想到曲别针的外形,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属性了。要想让这个概念具有多个属性,就需要建立多个与此概念有关的命题。复杂的认识是简单意识的复合体,虽然可以很复杂,但与客观具体的事物相比仍然是简单的。

定理:所有的知识都是抽象的。

具体的客观世界是指波普尔所说的世界1,不是指世界3。世界3实际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世界3中的事物也是抽象的,只不过是经过综合的抽象,以具体的符号表示的抽象。

科学理论用不变的东西解释世界。我们看到这些不变的东西,就产生不变的条件反射,不变的条件反射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对于变化不定的东西,我们会不知所措。具体的事物总会变化,且具有多重属性,不易把握。抽象的知识往往更稳定,所以把具体的认识分解为抽象的认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

定理: 抽象的认识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条件反射。

三、事物的方面

人对同一个具体事物会产生多个认识。例如,对一张桌子会产生大小、行状、颜色等认识。事物是具体的,认识是抽象的、片面的。具体事物的方面都是抽象的意识,是直接经验。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不同的,但对两个具体事物的多个认识之间有些是相同的,认识过程中需要把这些相同的认识抽象出来,不考虑其它认识。

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或过程之间总存在着某些相似的方面(共性),抽象是把这些相似的方面集中和概括起来暂时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异,或者说抽出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暂时不考虑他们的细节。唯物主义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什么叫事物的方面?一张桌子可以分成桌面、桌腿、抽屉等多个部分,可以分割,但桌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在客观世界里是不能分割的,只能在主观世界里分割。

定义:事物的方面是指事物所具有的不能在客观世界里分割,只能在主观世界里分割的部分。

这些所谓的方面不过是主观世界的不同经验而已,唯物主义把这些经验当成了客观的存在,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他们经常把主观的存在当成客观的存在。

四、具体的认识

世界的物质由单位个体和事件组成,每一个物都有无限多个属性,每一个事件由若干单位的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这是人的认识模型,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模型之一。一个意识可以只对应物质的一个属性,可以是很简单的,物质和事件都是一些意识的集合。

经验和经验是相互分离的,观念和观念是相互分离的,在客观世界中,物质的属性是相互结合,不可分离的。分开才能分析,分析的对象是意识,不是物质。同时,我们所说的所有的物质都是意识,那个结合成一体的桌子也是意识,是人为的结合。无法分离是人为规定它们不可分离。

他人是物质,而在主体的意识中,他人是一系列观念的集合。当人非常理性地思考时,这些观念才能合为一体,但多数时候人不可能完全理性,于是这些观念经常相互分离。当他人死亡时,物质的这种变化并不一定与主体心中的观念同步,而这种不同步是很多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些社会现象包括灵魂、托梦、阴间等迷信观念,无神论者也会为死人建墓立碑,说出“以慰亡灵”、“永垂不朽”一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