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遗传的中心法则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3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08 | 1205 次浏览 | 分享到:

许博渊认为,在文化中能起基因作用的有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许博渊.文化基因丢掉了,民族将随之消亡.[2006-07-14].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comments/ 2006-07/14/content_4826437.htm.)。但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都不是文化基因,它们只符合文化基因的第一个标准,能够大量复制,但不符合第二个标准,不够稳定

许博渊之所以把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与语言文字并列,是因为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往往脱离文字,依靠语言和行为传播,但语言和行为都容易失真。古代的大多数生活习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天方夜谭了,甚至很多100年前的服饰、礼仪都已经绝迹了,如果没有文字、图画、照片、音像等媒介的介绍,我们就无法了解。而且语言和行为只能传播一些简单的文化,不能传播复杂文化,那些口口相传、师傅带徒弟的技术、艺术大多数都绝迹了。长期流传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一样,主要是以文字为传播媒介,《圣经》如果不印在纸上,基督教早就灭绝了。皮尔斯说:“所有思想都是借助符号得以表达的。”([美]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李斯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M].赵星植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4.)这样说不准确。应该说,所有复杂的思想都是借助符号得以表达的,否则容易失真和失传。简单的思想可以只借助语言或肢体表达。

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是:只有遗传物质的变异可以遗传,表型的变异不能遗传。

文化基因遗传中心法则定理:人类能够传承的所有复杂文明都是符号记录的复杂文明,符号的变异来自意识的变异。

人类文明的成果也可以通过表型直接遗传,模仿可以不借助语言和文字。所以文化基因遗传的中心法则不像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那样严格,但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几乎完全依靠文化基因遗传。重要而简单的思想(如自由、民主、仁义道德等)如果不借助符号表达也容易失传。它们看似简单,但往往是经历了无数失败,排除了多种其他选择,这种有序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代表一个物种的是一种遗传物质,而不是一个生物个体。屹立千年的古代建筑往往被认为代表一种文化,但我们看到这个建筑以后,会研究它的特点、原理、风格,然后写成文字,这些文字和这个建筑的照片、录像等符号是文化基因。建筑很难复制,谁也不能保证它再屹立一千年。

  生物幸存的最主要方法是自复制,人类创造的物质要想幸存,也必须依靠复制。如果人类创造的物质能自复制就更容易幸存了,但到现在为止,除了计算机病毒以外人类还没有创造出能自复制的复杂物质,也许将来人工智能可以自复制。在不能自复制的情况下,依靠人为复制也能实现复杂结构的幸存,这就是现在的文化基因的作用方式

皮尔斯说:“观念本身就是符号。”([美]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李斯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M].赵星植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36.)这样说不对。意识不是符号,因为意识不能直接大量复制。符号是广义DNA,意识是广义RNADNA的作用是存储信息,而RNA的主要作用不是存储信息,生物RNA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合成蛋白质,广义RNA的主要作用是支配人的行为。

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有一个重要差别,生DNA自复制的动力来自于蛋白质,蛋白质属于表型,DNA变异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自身。文化基因复制和变异的原因都是来自于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受意识支配。行为属于广义表型。

人生存的目的是主体自身和后代的利益。文化基因的复制和变异都受意识支配,所以,私欲是文化进化的动力。另一方面,从进化主义的角度来说,进化是一种幸存,不是私欲的结果,是无意识的结果,是私欲的副产品。

纳米机器人病毒和人工智能都是人造的,是一种文化。但如果它们也能自复制,那么这些文化可以逐渐摆脱对人的依赖,甚至侵犯人的利益。计算机病毒还需要一个人造环境,不能离开计算机,纳米机器人病毒和人工智能可能就不需要人造环境了。这时,这些文化就逐渐成为一种生命,不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