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物质的定义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7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22 | 4716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的所有认识都来自于经验和意识处理,所有的经验都是主观世界的内容。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发现了经验具有的客观性。主观唯心主义不承认世界的客观性,于是就无法解释经验的客观性。

以往的唯物主义理论相信客观世界具有绝对的客观性,以往的唯心主义理论则完全否认这种客观性,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所以他们的论战永远是一场糊涂战,谁也不能取胜,同时谁也不会被消灭。

对于世界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在《太极进化主义》当中有详细的论述。详见《太极进化主义下卷,264-267;“太极进化主义-看懂世界”网站,首页>专题论文>10.本体论>10.5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

5.2克尔凯郭尔所说的存在

克尔凯郭尔所说的存在是指人的存在。他所说的人是一个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或主观思想者,这是正确的。但克尔凯郭尔说:“存在是绝对不可思考的。”这就不对了。所有存在都可以被思考,只不过当主观存在被思考的时候会走样,就像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一样。因为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道可道,非常道,我们认识的真理与客观实际总会有差别。

当我们认识他人的主观世界的时候也会走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推测他的心理,但这种推测是一个逻辑构造往往很不准确。比较准确的方法是倾听他们自己的表述,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问题。一个人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述往往词不达意。这些认识他人心理的过程都属于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世界的过程。

主体对自己的主观世界的直接经验是走样最少的,这种直接经验就是我自己的感觉。克尔凯郭尔说:“存在是绝对不可思考的。”他的意思是,自己的感觉是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最接近心理的客观实际。通过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来认识他人的主观意识存在的方法不可靠,很难接近心理的客观实际。但是我们只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不够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知道别人的感受,领导需要知道群众的感受,群众想要知道领导的心理。虽然这种认识必然失真,但失真总比一点都不知道要好。

5.3移情

心、性、情、意是主观世界当中的内容,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于是我们会认为客观事物也有心、性、情、意。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但这种错误很容易产生。因为一切客观事物都有主观性,我们就很容易不加区别地把各种主观性都加在客观事物头上。例如,雷公电母看见有人作恶会生气,把他劈死。生气是感情,把人劈死是决策。雷电是没有感情和决策的,但我们会认为他们有,这叫移情。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移情是一种错误,随着认识的发展,这种错误越来越少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客观,强加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性越来越少。于是科学家认为客观事物绝对没有任何主观性,科学家企图构造一个绝对客观的,不包含任何主观性的客观世界。但这种努力至今仍然在不断遭遇挑战,因为任何客观事物都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量子力学就是个例子。

6.先验性的来源

我们的直接经验是先验的,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接受。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所以这种先验性来自于客观性。王东岳说:“有人说,黑格尔是哲学的终结,此言不错。因为黑格尔确实将传统经典哲学表面上的所有漏洞都填补起来了,相应地,他同时也就将既往哲学的深层不足暴露无遗:那就是,他不能说明‘精神本身为什么会存在’(所以他就只好乞灵于一个独断的‘绝对精神’)。(王东岳,2015123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精神本身为什么会存在呢?我们只能乞灵于一个独断的客观世界。直接经验的先验性来自于客观世界,精神本身来自于客观世界的进化。所以说,广义进化的历史观是元伦理学和认识论的基础,认识论是本体论的基础

同时先验性也来自于主观性。色盲的人看到的不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这是他的主观性。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认识都与客观世界本来面目不同,都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决定了直接经验的内容,所以这种主观性是先验性的来源。

康德把形而上学等同于先验性(康德,2017:23),这就不对了。“先验”的意思是在检验之前就是正确的,也就是不需要检验,我们必须认为先验的东西是正确的。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对有错,需要检验。形而上学是对世界的最抽象的认识,也需要检验。所以形而上学的概念不是先验的。

对世界的认识当中只有直接经验是先验的,不需要检验必须接受。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世界的认识包括这两部分,缺一不可。对世界的直接经验也包括两部分:对客观世界的直接经验和对主观世界的直接经验。这两部分直接经验当中都有先验的内容。

康德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纯粹感性的,绝不能来自外部。(康德,2017:23)这是错误的。空间的概念是对众多直接经验的抽象。直接经验是来自外部的,异己的,因而具有客观性,对直接经验的抽象处理之后得到的空间概念也具有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