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有价值的本质主义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哲学》第5章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3-10-18 | 5864 次浏览 | 分享到:

5.3看山看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很多事物的认识也往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简单地了解了周围的事物,对于接受的各种信息没有加工处理。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各种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进一步比较分析,找到事物的共性和规律,把各种矛盾统一起来,形成一以贯之的认识。

这三个阶段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哲学理论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独断的本质主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阶段是反本质主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是新本质主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让大家接受新本质主义可能不太容易,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于把抽象的道理当成客观世界的内容了。错题是意识创造的,客观世界里没有,艺术是意识编造的,客观世界里没有,这么简单的道理胡塞尔都不懂。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哲学家都是很聪明的人,哲学家都不懂,其他人更难懂。

6.永恒的追求

6.1科学不可能终结哲学

科学家告诉我们世界的来源是一场大爆炸。但世界的来源并不是哲学上所说的世界的本原。在英语里哲学的本原是the origin of the world,而不是the begining of the world。因为世界的来源是一个具体的结论,不是一个抽象的认识。宇宙大爆炸作为世界的来源是一系列物理学理论推导后得出的具体结论。推导这个结论需要很多抽象的认识作为前提,那个最大的大前提才是本原。哲学需要的不是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所以真正的哲学家不会把这个具体的结论当成本原。

黑格尔试图建立一个体系,就像几何学一样,最抽象的概念、公理和定理占据顶层,由它们演绎出具体的定理和结论。黑格尔的体系符合人类认识体系的特征,因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他不知道这样的体系只是人的认识,是人创造的工具。这个工具是意识,而不是物质。黑格尔认为世界就是由这样一个体系创造的,这个体系能创造世界上一切具体的事物。这种唯心主义受到马克思的批判,被马克思称为颠倒的世界观。

但是另一方面,唯物主义不应该抛弃黑格尔的优点,不应该忘记理论体系应该是概念演绎的体系。所有的认识都是人头脑中的东西,都是假的。黑格尔把假的东西当真了,而唯物主义者忘了假的东西是有用的。当我们真的动手改造世界时,我们需要这些假的东西作为指导。

马克思认为经济和政治的问题不能依靠哲学的抽象理论去解决,必须在具体的经济政治关系中去分析和解决,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哲学还有另外一个使命,就是为人提供整体的世界观和理性信仰。这个使命必须依靠最抽象的理论,不能依靠具体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哲学会被科学取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马列著作选集,2002:11.)阿多诺认为:“哲学变形为科学,……这一变形也葬送了哲学这个概念本身。”(陈嘉映,2018:345.)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家过去的理想已经被今天的科学家实现了,海德格尔说:科学的发展定型“看似哲学的单纯解体,其实恰恰是哲学的完成。”(海德格尔,1996:1244.)

但他们都说错了。今天的科学远远没有完成哲学的理想,以后也永远不可能完成,哲学的理想只能由哲学家来完成。因为科学家只研究客观世界,而真正对人来说价值最大的不是客观世界。

科学没有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古代哲学试图从整体上解释世界,但他们的解释都被科学推翻了。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相信科学一定能提供一个对世界的完整解释,但这个愿望最终破灭了。科学分为很多学科,而且学科越分越细,没有任何一个学科能提供一个对世界的完整解释,而且这些学科之间对世界的解释经常互相矛盾。所以要想从整体上理解世界最终还只能依靠哲学。

从一个大前提可以推论出很多具体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具体的结论都是局部,而这个大前提是全体。哲学家希望建立的理论的金字塔当中,塔尖是一个最大的大前提,下面都是从它推论出的越来越具体的结论。所以这个塔尖是全体,下面的结论都是局部。

这个塔尖叫本原,所以本原是全体。哲学家把全体叫做本体。这个全体就是哲学家所说的世界。哲学的世界观是对这个最大的类的描述。哲学家所说的世界是一个抽象的、虚假的世界,不是具体的、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柏拉图式的世界,是黑格尔想要阐述的世界,不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马克思的这种错误是一种唯物主义的错误。哲学的世界观就是这种柏拉图式的世界观,柏拉图式的世界观就是本体论。虽然现在各种哲学理论之间斗来斗去,让人无所适从,但我们不应该失去信心,哲学一定能迎来春天。

6.2正事儿和挑刺儿

逻辑推理的大前提都是对抽象的规律和共性的认识,最大的大前提是理论金字塔的塔尖,这个塔尖就是本原。本原和所有规律性认识都是本质,寻找本质是哲学的主要任务。

主观世界中的道理是我们能够了解的,是认识的来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真理。其中最抽象的内容构成形而上的世界观。哲学所提供的形而上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体认识。这个世界观的内容会逐渐复杂有序化,而且会在完善最抽象部分的同时,发展出很多比较具体的内容,形成越来越庞大的理论体系。

客观唯心主义一直在寻找这些本质,坚守初心,所以说客观唯心主义一直在做正事。虽然客观唯心主义有严重错误,但不能否认它在做正事,也就是在做一件有很大价值的事情。

反本质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虽然指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但没有看到客观唯心主义的长处,没有看到本原不是一般的意识,只能是规律性的最抽象的认识。所以笛卡尔和休谟没有能把客观唯心主义打倒,反而后来被黑格尔发扬光大了。反本质主义者只是在给客观唯心主义挑毛病,而没有做正事。哲学理论需要不断地破旧立新,但反本质主义只破不立。

佛教经书把心作为世界的本原。佛教所说的心不是每个人的主观世界的心,因为佛教认为人心已经被贪嗔痴所障蔽了。世界的本原是那个没有被障蔽的心,也就是客观世界的道理。柏拉图说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现实世界是虚假的。这当然不对,但柏拉图的理论很伟大,因为理念世界很有价值。

黑格尔看到了共性和规律的价值,他所说的理念就是指共性和规律,但他却不会正确地表达。他把有价值的东西说成是真实的,把没有价值的东西说成是不真实的。黑格尔早就认识到“哲学是概念性的认识”,“整个哲学的任务在于由事物追溯到思想,而且追溯到明确的思想”,他怀有重建亚里士多德型哲学的希冀,相信我们可以通过“概念性的认识”揭示宇宙的本质。用伽达默尔的话说,那是最后一个意在综合自然和历史、综合自然和社会的宏大哲学体系,其秉持的理想是“最为古典的诉求”——“通过存在的逻各斯来思考”。不管黑格尔思想在其他方面还多么充满活力,他尝试提供普适理论的哲学体系从他死后就成为笑柄,而黑格尔哲学在他身后很快没落,成了“死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自然哲学太牵强了。而从那时到现在,也一直很少有人再认真对待黑格尔的自然哲学。(陈嘉映,2019:347-348)虽然黑格尔的理论没落了,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认黑格尔是哲学大师。因为他所说的“精神”或“绝对理性”是有价值的。

近现代的经验论者和反本质主义者在批判本质主义的时候,经常把本质主义的功过全都否定。他们不知道理念世界有巨大的价值。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们始终盯着两个世界的真假问题争来争去,没人看到它们的价值差别。他们不知道价值标准是决策的最终标准,真理标准不是决策的最终标准。很多时候假的东西更有价值。所谓知其所以然就是要了解共性和规律。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的某一次成功价值有限,如果知道了成功的原因和规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