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与必然性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17 | 3626 次浏览 | 分享到:
1 我们生活在主观世界里
2 概率的主观性
3 概率的稳定性(认识的客观性)
4 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三种错误观念
5 云和钟

  波普尔反对宿命论是对的,但是他没有看到云和钟的对立是意识与物质的对立。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当我们不知道一个系统是云还是钟的时候,我们把它当成云对人有利,还是当成钟对人有利?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呢?如果一个未知的系统是钟,我们也把它当成钟,那么我们就会努力研究它,总有一天我们可以了解它。客观事物的运动本身有无必然性并不重要。一旦我们了解了必然性,就很可能为人类带来利益。但是如果我们把钟当成云,我们就可能满足于这种无知的状态,这种对无知的满足会损害人的利益。休谟把必然性当成人的思维习惯的产物来批判,而康德认为必然性是人的先验的认识形式。反过来,如果一个未知的系统是云,而我们把它当成钟,这种错误会带来什么损害呢?它会使我们浪费一些时间、精力和经费。但这种损失与满足于无知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

  人们寻找客观必然规律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是为人服务。如果不存在必然性,人就无法预测未来,所有的推理、所有的理论就都被否定了,于是所有的人类文明也就都被否定了。莫诺所批判的宿命论也许是错误的,前面所说的客观事物都不具有偶然性的定理可能也是错的,但如果人需要它,它就有存在的理由。正如马克思所主张的,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指导实践。人类相信必然性一定存在,并且坚持不懈地寻找必然性,不管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它都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不仅因为必然性客观存在,而且因为人类需要必然性。所以莫诺否定必然性的理论即使是正确的,也不能被人们接受,因为它背离了实践这个根本原则。

我们面前有一个无限复杂的世界,其中大部分系统都是未知的。面对这个世界,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既有可能把云当成钟,也有可能把钟当成云。大家都知道两害相抵取其轻的道理。对于所有未知的系统,我们宁可把它当成钟,也不要把它当成云。所以我们必然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所有的云都是钟。

  很多人反对把云当成钟,是为了反对宿命论。康普顿说:“如果我们的行动是按机械定律早已预订好的,那么不管做多大的努力能有什么差别呢?”([英]波普尔.客观知识[M].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46.)也就是说,决定论否定了人的自由,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把云当成钟并不能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客观事物都是确定的,但人类对于这些确定性的内容了解很少。所以在主观世界里,认识对象不是确定的,大部分钟都是云。虽然我们可以相信将来这些云都可以变成钟,但这需要时间。现在我们进行预测和决策的时候,只能以这些云为依据。所以我们的行为有非常大的自由空间,他人的行为也有非常大的自由空间。我们的环境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云,整个社会就更是云山雾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