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和文明的定义
文化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每个人说到文化时,都各有所指,总共有上百种定义。排除掉明显错误的定义后,剩下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人类所有的获得性性状,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文字音像制品等;第二种含义是指精神文明,包括科学技术、艺术、体育、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第三种含义是文字音像制品等符号系统,包括文字、图、画、模型、音像、程序等。
文化这个词应该专门用来代表人类所有的获得性性状。所有能依靠生物基因遗传的性状都不是文化。文化只能依靠模仿和符号遗传,所以符号是文化基因。
定义:文化代表人类所有的获得性性状。
在讨论与文化有关的问题时,广义符号系统与其他文化内容的区分是最重要的。但在文化的三种定义中,有很多人已经接受了前两种定义。所以为了区别起见,我主张把符号系统单独称为文化基因,而不再称为文化。精神文明的内容也不使用文化这个词,就称为精神文明。
北京大学教授任定成说:“猴子不做而人做的叫文化。”这个定义抓住了文化的关键内容,动物的获得性性状不能遗传,人的获得性性状能够遗传。但这个定义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什么是人呢?人是否需要用文化来定义呢?而且,有些属于文化的事情猴子和人都做。例如,猴子会形成社会组织,有猴王,有等级划分。黑猩猩能制造简单的工具,这也是文化。其它一些动物也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很多动物都能遗传一些简单的获得性性状,文化不是人类的专利,只不过动物的文化过于简单而已。
文化包括文明和文化基因两部分内容,文明中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当中涉及与符号有关的内容时,只包括有关的意识,而不包括符号。文化的分类见图5.1。
图3.2 文化的分类
文明与文化基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关系类似于表型与遗传物质的关系。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是对应的,是广义的遗传物质;文明与表型是对应的,可称为广义的生命系统或广义表型。
定义:文明(广义生命系统或广义表型)表示文化基因之外的人类所有的获得性性状,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人的定义
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动物(animal symbolicum)”。他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7,38)这个定义比较准确,对符号的认识是谜米理论的缺点。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相比,卡西尔更强调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像波普尔那样把符号世界看作独立于人的存在。
但把人定义为“符号动物”不完全准确,因为在符号产生之前人类已经存在了。苏珊·布莱克摩尔所说的模仿才是人类起源的关键,没有符号也能模仿,有了符号以后,可以模仿得更快、更好而已。文字产生以后,人类文明的传承就几乎离不开符号了,所以,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可以说是“符号动物”。现代人类更是完全意义上的“符号动物”。符号学的价值主要来源于人的这种本质。
有符号的模仿和无符号的模仿都是传递获得性性状,所以,人是主要依靠获得性性状的遗传生存的动物。
定义:人是主要依靠获得性性状的遗传生活的动物。
这个定义与布莱克摩尔所说的“谜米机器”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机器”是一个比喻,不是科学语言,布莱克摩尔也没有明确地把“谜米”定义为获得性性状的遗传方法。
动物的获得性性状不是完全不能遗传,母狮子会训练小狮子捕食,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动物的获得性性状的数量及其遗传的数量与人有巨大差别。这种差别主要由大脑的差别决定,大脑的差别由基因决定。
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基因和表型相互促进,形成正反馈。基因变异导致的大脑进化,提高了类人猿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增强,使类人猿能够使用火和石器。于是食物更加丰富,营养改善,抵抗天敌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死亡率降低,使基因变异导致的大脑的有序变异更容易遗传。这类正反馈导致类人猿性状的突变,这就是人类起源的奥秘。
定理:学习内容的进化与基因进化所导致的学习能力进化构成的正反馈是人类起源的充分必要条件。
卡西尔强调人是生活在理想世界的,不像动物只能接受现实。这种论述不够深刻,因为他违背了幸存主义的原则。幸存主义要求把人和文化都看作幸存的结果,不要问他们为什么产生,而应该问他们为什么幸存。
动物也有理想,它们会期盼丰富的食物和美丽的异性。只不过与人类的理想相比有质和量的区别,是不断的积累和选择造成了这种区别。所以动物与人的差别不是有没有理想,而是有没有理想的积累和选择。人的理想在经历了一代人的积累和选择后,可以传给后代,后代在此基础上继续积累和选择,千万年之后产生了人类文明。动物的理想在一个生物的一生中不管有多少辉煌成果,都会随它一起死去,下一代只能从零开始,所以动物永远不能创造文明。龟兔赛跑,不怕慢,就怕站。生物神经系统的变异不能遗传,于是每一代都几乎从零开始,于是就被人类远远地甩在后面了。反馈是上帝的创世大法,是自组织的关键,繁殖是正反馈,学习是人类文化的繁殖方式。
人类的理想和其它文明成果不是都能传给后人,在文字产生之前,依靠语言和行为只能传递很少一部分,即传递率很低,而且容易失真,所以文明的发展很慢。文字产生以后,传递率大幅增加,于是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获得性性状的遗传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其他特征都是从属的,都不是人的本质特征,包括人的社会性,人的理性思维,人能制造工具,人脑的生理特征等等。如果人不学习,大脑再发达也没用。卡西尔认为不能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是个很不充分的名称。”(同上:37)人类文明很多是感性的。而动物有时是很理性的,例如,狼会分进合击,黑猩猩会制造工具。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社会动物”,卡西尔也批判了这个定义,因为蜜蜂和蚂蚁也是社会性的(同上:306)。卡西尔说:“人,像动物一样,服从着社会的各种法则,但是除此以外,他还能积极地参与创造和改变社会生活形式的活动。”(同上:307)人的最本质的特征是获得性性状的遗传,创造和改变社会生活是获得性性状之一,人不仅能具有这种性状,还能将其遗传给后代并累积进化,发扬光大。动物也有可能具有创造和改变社会生活的能力,但很难累积。
卡西尔说:动物的“后天特性是无法通过遗传来传递的。一个有机体在它的个体生命历程中可以获得的每一点完善,都只限于它自己的存在范围,对种属的生命不发生影响。”“但是人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巩固和传播他的成果。”“这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构成了一个新的领域。它们具有自己的生命,具有某种不朽性,由此它们得以在人的个体人的短暂的生存结束之后依然存在。”(同上:307-308)
卡西尔详细分析了宗教、语言、艺术和科学中的守旧与创新的特征,但他没有明确地把这些归纳为文化的复制和变异。卡西尔虽然看到符号可以带来文化的不朽性,但他认为自己没有找到文化“内在的统一性”,他说:“人类文化具有不连续性和根本的异质性”(同上:305)。这表明卡西尔的思想是不彻底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