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或有实用性,就是指价值大。
有用包括眼前有用和长远有用,对自己有用和对多数人有用。长远有用的理论可能违背人的眼前利益,对多数人有用的理论可能违背自己的利益。
价值标准是真理的最终标准,同时真理还有四个替代标准:逻辑统一标准、简单性标准、稳定性标准和预见性标准。《太极进化主义》第7篇第6章提出一个真理检验的三部曲定理:检验真理的主体是每一个单独的个人,实用性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检验真理的过程分三个阶段:1.验证假说的逻辑统一性和简单性;2.验证假说的稳定性;3.验证假说的预见性。
这些替代标准之间可能发生矛盾对立。例如某个理论能让人正确地预见某些事件的未来发展,但这个理论违反人的眼前利益。多数情况下人们应该接受这个理论,因为正确的预见性符合人的长远利益。
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是不一样的。人的利益是价值判断的标准,所以价值标准的主观性很强,客观性比较弱。与价值标准相比,真理标准的客观性较强,主观性较弱。很多真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承认这些真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我们的利益,即违反价值标准。但追求真理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利益,符合价值标准。这也体现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互相包含的辩证统一关系。
我们接受什么样的理论是一种决策,决策的最终依据是价值标准,所以我们接受的理论不一定非得是客观真实的理论。我们接受的理论都必须最终是有用的理论。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十分悲观。他认为,我们确实能够有意义地谈论的事情无非是科学和逻辑能够说清楚的,但是科学和逻辑能够说清楚的事情又都不是要命的事情,而所有动人魂魄的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无法说的。这种感觉无疑非常深刻但令人很失望。
说不清楚的原因是我们的表达不客观,但不客观的表达可能有价值,有价值就必须说。说的时候不必追求客观真理,而应该追求有用的真理,追求人的利益。维特根斯坦不懂这个道理,后期他所说的游戏接近于人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