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唯心主义大师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21 | 4276 次浏览 | 分享到:
1 “存在”可以不存在
2 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唯实论
3 客观唯心主义的其他表现

上面海德格尔所叙述的尼采的观点基本就是海德格尔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者。海德格尔说“桌子制造者也能制造外形吗?不,因为工匠绝不制造理式本身。他怎能用斧头、锯子以及刨子制造一个理式。”([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论尼采[M].余虹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171.)唯名论认为工匠的确不能用斧头制造理式,但工匠可以用头脑制造理式,否则理式从哪来呢?只能从上帝那儿来。工匠怎样才能创新呢?是不是每次都要向上帝请教呢?只有唯实论者才需要向上帝请教,唯名论者相信人有巨大的创造力,可以在头脑中创造各种新奇的理式,然后选择一个,画出蓝图,再制造产品。

客观唯心主义把意识创造的假的东西当成真实存在的东西,黑格尔的《逻辑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样的长篇巨著都是在编织皇帝的新衣。他们把皇帝的新衣描绘得天花乱坠、无限美好,连自己都被忽悠得深信不疑。唯物主义说的物质也是假的,但有实践意义,而且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而客观唯心主义者的大忽悠很少有实践意义,无论是黑格尔还是海德格尔,他们编织的新衣总是放在博物馆里,从来都穿不到人们身上。

3 客观唯心主义的其他表现

作为客观存在的原因与结果是不一定有先后的,如果直线a与直线b平行且都与另一条直线相交,则同位角相等。这里的原因和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几乎所有数学、几何和逻辑学的推理都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作为意识的原因和结果有先后关系。但休谟认为所有的原因与结果都是先后关系,其他很多主观唯心主义者也都这样认为。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一切都是意识,那么原因与结果也都是意识。原因与结果的先后关系自然是作为意识的先后关系,不能由此推出作为客观存在的原因与结果之间有先后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主观唯心主义者都不自觉地滑向客观唯心主义了。

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斯对于存在的叙述完全背离实用主义,把抽象的存在当成客观真实的存在,而不只是有用的意识。皮尔斯说:我认为有三种存在模式:实在的、质的可能性的存在,实际事实的存在,以及那种支配未来事实之法则的存在。”“但唯名论者会说:‘这种一般规则无非只是一个词或几个词而已!’对此,我回答到:‘从来没有人妄想着去否认,一般的东西具有一般符号的本质,但问题在于,未来事件是否会与它一致,如果一致,那么‘只’这一词好像就放错地方了。根据事实本身来看,未来事件倾向于符合的那种规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是(存在于)这些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存在方式存在于(请注意我的用词)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即第二性的未来事实具有一种确定的一般品格,我把它称为‘第三性’。”([美]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李斯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M].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10.)也就是说,未来事件倾向于符合的那种规则不只是一个实用的东西,不只是符号,还应该被当成客观的真实的存在。所以皮尔斯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和主观唯心主义者是不彻底的,一到关键问题上总是不自觉地滑向客观唯心主义。其他很多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是这样。

在人们的日常用语当中也有很多客观唯心主义表现。例如,我们常常为昨天的失落耿耿于怀,又常常为明天的理想热血沸腾,然而,或许就在这埋怨与幻想当中,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今天,所以很多人说我们应该活在当下。昨天属于死神,明天属于上帝,惟有今天属于我们。从物质的角度说,没有一个人不是活在当下,即使那些想入非非的人也没有从物质上进入未来。所以,活在当下这个词从物质的角度说是句废话。那么,为什么大家都爱说这句话呢?因为,活在当下并不是指在物质上活在当下,而是指从意识上关注当下。既不要想入非非,也不要过多地回忆过去,而应该现实地面对眼前的情况。活在当下是指关注当下,但人们不说关注当下,而喜欢说活在当下。这种说法作为艺术语言是可以的,从哲学的角度说这其实是把意识当成了物质,把一个唯心的话题当成了唯物的话题,因此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这种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是一个不容易觉察的大家常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