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识定义的概念
来源:《太极进化主义》第8篇 | 作者:段勇 | 发布时间: 2021-10-20 | 499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格尔茨所理解的文化
2 客观与主观的时间性
3 自由的定义
4 什么叫典型
5 人是关系的总和

2篇第5章5.4.2中提出了一个定理: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才能说一个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①行为之前主体能够预测行为的效果;②行为之前主体能够选择行为。

自觉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盲目的行为是没有目的的行为。自由体现了人的行为的目的性,但有目的的行为并不都是自由的。

没有选择的权力或能力就没有自由。任何选择都可能有错误,没有重新选择的权力也意味着失去自由。一选定终身或一考定终身都可能让人付出沉重的代价。选择学校,选择学生,选择婚姻,选择领导人,选择国家的战略、政策、战争等都不应该只有一次机会。

4 什么叫典型

  很多人误以为如果某个事物与多数事物一致,那它就是典型,其实不是这样。典型往往与多数事物不同,或者完全相反。例如,大多数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都会夭折,但人们还是把那些一夜暴富的小企业当成小企业的典型。

那么到底什么是典型呢?

定义:典型是指与人的某种观念一致的客观事物。

观念只在主观世界里存在,难以被他人了解,人们容易观察的是客观事物的现象,如果某个客观事物与人的这种观念一致,就可以帮助他人了解这种观念。所以为了让他人能够了解这种观念,人们就努力寻找一些典型事例,甚至人为地塑造典型事例

5 人是关系的总和

人有很多身份,例如:一个男人同时是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父亲的儿子、单位的员工、国家的公民和他人的朋友等等。有人说人就是这些身份的总和,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真是这样吗?难道身份和社会关系之外,人就没有其他组成部分了吗?

作为一个物质系统,人是具体的,具体的事物有无限多重属性。例如,人是一个重物,有引力、质量,是一个几何体,有面积、体积和复杂的形状,有多方面的物理化学属性。但是他人作为我心中的一种意识,人的属性是有限的。我心中的焦裕禄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好干部,我没有想过他的其他属性。警察眼里的某个嫌疑犯就是档案上记录的身高、体重、前科等那些特征。所以,说人是身份的总和或社会关系的总和都是指意识,不是指物质

由于恐怖组织的发展,很多欧洲人眼里的穆斯林就是暴徒,当他们面对一个穆斯林的时候,他们就根据这个形象来预测这个穆斯林的行为,不管实际上这个穆斯林可能是多么淳朴善良,这种预测决定了这些欧洲人对穆斯林的态度和对策。任何一个人都是具体的,而人对他人的认识都是抽象的。客观世界的不可知性造成了人的认识的局限性,而人的行为决策只受意识支配,不直接受物质支配。要改变人的行为,必须改变人的意识。要改变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必须改变这个人对他人的认识。除了改变认识之外,还要改变观念。一些通用的理性原则可以避免认识错误导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