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认识一般都有价值,科学研究追求客观真实,但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不一定具有很大价值,有些客观的认识和理论价值很小。例如,地球上的食物、水源、空气很重要,但地球只是宇宙的一个角落,地球外面的物质才是宇宙的主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但我们很少去关心地球外面的东西,有关河外星系的那些高深的天文学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毫无价值。甚至很多人连自己居住的城市外面或村庄外面的事情都很少关心,那些客观真实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再如,世界上有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但组成生物的元素很少。所以我们平常只关心少数元素,对于多数元素从来不关心,甚至从来不知道它们叫什么,虽然它们都是真实客观的。当然这些价值很小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是完全没有价值。
自然科学提供的形而下的世界观对于实践的价值有限。如果某些理论真实客观但价值不大,那么我们就不一定选择使用这种理论。价值的最终标准不是真善美,很多虚假的东西具有很大价值。如果某种理论虚假但价值很大,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和使用这种理论。所以很多客观的理论会受到冷落。
陈嘉映说:“远为根本的是,科学把心灵留在了画面之外,科学世界观没有为喜怒哀乐美丑善恶留下席位。”“真和善似乎不得不彻底分离。科学越进步,感情、道德、艺术就显得越虚幻。科学所揭示的宇宙是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宇宙。”(陈嘉映,2018:Ⅶ,4)陈嘉映说的对,如果只关注真理标准,忽视价值标准,就很容易把最有价值的东西否定掉了。至少我要能活下去,然后还想得到幸福。如果你这个理论让我去死,那你的理论再客观我也可以不承认。伦理学研究了人的喜怒哀乐和美丑善恶,但远远不够。陈嘉映注意到科学忽视了喜怒哀乐和美丑善恶,但他同时认为哲学没有价值。陈嘉映不懂得必须把人的喜怒哀乐和善恶美丑纳入哲学的价值理论,要把价值标准的地位置于真理标准之上,把哲学的地位置于科学之上。这就是彻底的实用主义。
马克思认为改变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马克思把实践作为整个哲学的核心,这与以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比是一种进步。但是如果只把实践当作一种客观的运动变化过程就容易忽视实践中所包含的主观因素。实践以满足人的利益需要为目的,以人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以人对价值的态度、意志和决策为动力,实践的这些主观因素是哲学必须确认的本原。尼采把人的意志当成本原,所以他的哲学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他反对理性和所有哲学理论就走极端了。
辩证二元主义认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是本原,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观世界包括心、性、情、意和思想产品。性是人的本性、利益和需要,意是态度、意志和决策。唯物主义把实践当成真理的最终标准就是把人的性、意和思想产品当成标准,不是把客观实在当成标准。所以真理的实践标准与唯物主义是矛盾的。